第103天:我们进入神的国,必须经历许多艰难(徒14章)
阅读经文:使徒行传第14章。
背诵经文:“我们进入神的国,必须经历许多艰难。”(徒14:22)
我们教会反对成功神学,也禁止讲成功神学,但我们每一个人心里,似乎都潜藏着成功神学的观念。因为我们常常以为,信耶稣会让我们现实生活变得更美好,让我们的事业更顺利,或者让我们的财富倍增。
可是,在《提摩太后书》3章12节,使徒保罗对提摩太说:“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,也都要受逼迫。”(提后3:12)这节经文告诉我们,基督徒在世上其实要受双倍的苦难:第一,非基督徒所受的苦,我们都要受。第二,基督徒所受的苦,我们也都要受。
因此,相信耶稣,服侍耶稣并不会免除我们世上的苦难,信仰带给我们的是这些苦难里,有在耶稣基督里的平安和喜乐。所以关键是耶稣,而不是免除苦难。
今天,我们要默想的经文在《使徒行传》14章。在《使徒行传》第14章,保罗和巴拿巴在宣教过程中,经历许多艰难。但是,因为有圣灵的同在,他们在艰难中,信心却越发坚固。在《使徒行传》14章22节,他们坚固众门徒说:“我们进入神的国,必须经历许多艰难。”(徒14:22)
亲爱的弟兄姐妹,如果你要坚固一个人的信心,你通常会怎么说?我可能会说,上帝是慈爱的上帝,他会挪走你前方的一切艰难;我可能会说,你的难处,上帝都知道,上帝不会给你难以背负的重担;我也可能会说,不要怕,无论遇到什么事情,我都会为你祷告。可是,使徒保罗和巴拿巴却不是这样。他们对众门徒说:“我们进入神的国,必须经历许多艰难。”(徒14:22)
在《同你,患难与共》这本书中,提摩太·凯勒牧师说:“让苦难更加深重的,是你以为世上本来不应该有苦难。”以为基督教会改善我们的外在生活,以为基督教会消除我们在世间的苦难,这种想法,会让你在苦难中,苦上加苦。甚至,这种观念,会夺走你的能力,使你无法承受任何苦难。
但是,当我们看见苦难,始终会伴随着我们的人生。当我们真的明白巴拿巴所说的“我们进入神的国,必须经历许多艰难。”(徒14:22)我们就可以用一种更坦然,也更合神心意的方式去面对苦难。
认为基督教信仰会减轻和消除苦难,这会让你不断地逃避苦难。这种思维方式,根本没办法让你在苦难中跟随神,更加没办法让你在苦难中为主作见证。但是,认为“我们进入神的国,必须经历许多艰难。”(徒14:22)我们就可以时刻预备自己,面对随时会临到我们身上的苦难。这样,我们也可以在每一次苦难中,都更深地倚靠主。
巴拿巴和使徒保罗在宣教过程中就是这样。《使徒行传》第13章,是他们第一次宣教的开始;《使徒行传》第14章,是他们第一次宣教的结束。在第一次宣教的旅程中,他们虽然经历许多苦难,但是,你发现,他们的信心却越发坚固。
在彼西底的安提阿传道,那里的人“逼迫保罗、巴拿巴,将他们赶出境外。”(徒13:50)
在以哥念传道,那里的“外邦人和犹太人并他们的官长一齐拥上来,要凌辱使徒,用石头打他们。”(徒14:5)
在路司得传道,“有些犹太人从安提阿和以哥念来,挑唆众人,就用石头打保罗,以为他死了,便拖到城外。”(徒14:19)
纵观巴拿巴和保罗宣教的事迹,你发现他们经历许多的逼迫,甚至要死。但是,你发现他们并没有就此放弃传道。相反,他们的信心越发坚固,他们的服侍越加殷勤。为什么?因为他们教导,他们也亲身经历这句话,就是“我们进入神的国,必须经历许多艰难。”(徒14:22)
有位牧师在他的讲道中说:“一个不再为福音的缘故而背负十字架的人,一个不愿意为了福音这恩道的缘故而在服事当中承受亏损、承受压力、付出代价、或者是各样的不便的人,实际上已经远离了福音。无论他的口怎样地谈论福音,无论他怎样地出席教会的聚会,甚至可能在教会当中参与服事,实际上他的生命已经远离了主耶稣基督的福音。”
亲爱的弟兄姐妹,你已经远离了福音吗?在面对人生抉择时,在面对参与哪项服侍时,你首先思考的是作神要召你所作的工,还是一直在衡量这项服事的容易程度和你的时间是否方便?
在《圣洁》这本书里,莱尔主教说:“真正的基督信仰,是一场争战;真正的基督徒,是蒙召成为一名战士。作为基督徒,不要想坐着轿子轻轻松松上天堂!”
愿我们正确认识苦难,并时刻预备自己,为主的缘故,甘心乐意经历许多艰难。因为我们是一群被神呼召,要进入他国的人,而“我们进入神的国,必须经历许多艰难。”(徒14:22)
求主怜悯我们,让我们不是躲到某个安全的角落,不是逃到某个舒适的地方再开始服侍主;求主保守我们,让我们在生活的艰难中,在服侍的艰难中更深认识主,经历主,顺服主,以至于我们的信心变得比以往更加坚固。求主也因此让我们的喜乐,在耶稣基督得着满足。我们一起来祷告:
根据经文祷告:
亲爱的主耶稣,求你让我们真的相信,天国是努力进入的,我们进入神的国,必须经历许多艰难。求你让我们不要追求无痛的人生,而是追求进入你的国,哪怕这意味着会遭遇艰难,会受到逼迫。如此仰望祷告,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,阿门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