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恩日新 第193日
七月十二日
文/保罗·区普
以上为吴海华姊妹朗读
在这堕落世界生活,是艰难的,因此需要一个爱的群体。
新约圣经有一个常见主题——也是本书的常见主题:上帝命定的天路历程,乃是一个群体计划。隐姓埋名、消费主义、孤岛、独立、自足、「只有耶稣与我」的基督信仰,与新约圣经述的基督信仰,有天壤之别。我们受造,不为独自生活(「那人独居不好」,创二 18)。我们藉耶稣被再造,也不是为独自生活(「身子原不是一个肢体,乃是许多肢体」,林前十二 14)。圣经的意象,不论殿(由许多石头连结在一起成为上帝的居所)或身体(互为肢体,相依为命),都不认为健康的基督信仰,可在群体生活以外获得。
可叹太多信徒的教会生活,与平日生活天差地别。我们精于谈论天气、体育、政治这些非个人性的话题。对别人的问题,我们学会了要么无关痛痒地回避,要么回以属灵的套话。我们长期甘于点头程度的友谊,无人了解公众形象以外的我们,亦难以牧养我们,因为无人能够牧养不认识的人。
我们自以为认识自己,以为自己没有问题,其实是忘却了罪的蒙骗能力。对许多信徒来说,教会不过是打发礼拜天的地方。教会不过是一堆活动,一组按人群特质精心设计的宗教程序,一个享受圣乐与讲道的地方,一个普世事工的联系点,一个供健康活动给子女的场所……却不是一个唇齿相依、紧密结连、有仁爱有恩典的群体。
圣经的话再清楚不过了:每个肢体运作正常,基督的身体就长大成熟(参看以弗所书第四章)。我们都要归属于一个彼此关顾、以基督为中心、高举救恩的群体。这群体必须启迪人、保护人、激发人、勉励人、拯救人、挽回人。它必须带来盼望与勇气,敢于挑战人、指正人、引导人、荫庇人。它要给人异象、给人警戒。在人感到沮丧孤单时,它要彰显耶稣的爱与恩惠。它的盼望源于耶稣的恩典。这不是唱高调,而是基本要求。问题是:「你把自己连结其中了吗?」
更多的信息和勉励:罗马书第十二章
所以弟兄们,我以 神的慈悲劝你们,将身体献上,当作活祭,是圣洁的,是 神所喜悦的,你们如此侍奉,乃是理所当然的。不要效法这个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,叫你们察验何为 神的善良、纯全、可喜悦的旨意。我凭着所赐我的恩,对你们各人说: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,要照着 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,看得合乎中道。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,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。我们这许多人,在基督里成为一身,互相联络作肢体,也是如此。按我们所得的恩赐,各有不同。或说预言,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;或作执事,就当专一执事;或作教导的,就当专一教导;或作劝化的,就当专一劝化;施舍的,就当诚实;治理的,就当殷勤;怜悯人的,就当甘心。爱人不可虚假,恶要厌恶,善要亲近。爱弟兄,要彼此亲热;恭敬人,要彼此推让。殷勤不可懒惰。要心里火热,常常服侍主。在指望中要喜乐,在患难中要忍耐,祷告要恒切。圣徒缺乏要帮补,客要一味地款待。逼迫你们的,要给他们祝福,只要祝福,不可咒诅。与喜乐的人要同乐,与哀哭的人要同哭。要彼此同心,不要志气高大,倒要俯就卑微的人(“人”或作“事”)。不要自以为聪明。不要以恶报恶。众人以为美的事,要留心去作。若是能行,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。亲爱的弟兄,不要自己伸冤,宁可让步,听凭主怒(或作“让人发怒”)。因为经上记着:“主说,伸冤在我,我必报应。”所以,“你的仇敌若饿了,就给他吃;若渴了,就给他喝。因为你这样行,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。”你不可为恶所胜,反要以善胜恶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