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恩日新 第225日
八月十三日
文/保罗·区普
以上为吴海华姊妹朗读
自以为义,就是关注别人的罪,却轻看自己的罪。
这是「先有鸡?先有蛋?」的问题:究竟是自以为义导致灵性盲目,还是灵性盲目导致自以为义?无论答案如何,二者关系密切,交互作用,任何心中有罪的人(换言之,所有人)都身处这恶性循环中。
按我婚姻辅导的经验,自以为义能使夫妇落入永久瘫痪的状态中,难以自拔。丈夫心中总有一张妻子过错软弱失败的清单,却完全看不到自己的问题;妻子也总有一张长长的类似清单,也完全看不到自己的问题。我问丈夫他的婚姻出了甚么问题,他不会讲自己,却只讲妻子;我问妻子同一问题,她会给我类似的回答。啊呀!如果两个都是没有问题的人,怎么加起来的婚姻既破损又失效?
此刻老老实实回答我吧:谁的罪最烦扰你?自己的,还是身边人的?你最想改变的人是谁?是自己,还是身边的人?
在「已然」与「未然」之间,论到「自以为义——灵性盲目——论断别人」的循环,耶稣有这样的说法,记在马太福音七章 1 至5 节:
你们不要论断人,免得你们被论断。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,也必怎样被论断;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,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。为甚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,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?你自己眼中有梁木,怎能对你弟兄说:「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」呢?你这假冒为善的人!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,然后才能看得清楚,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。
自以为义的人,难以看清自己和他人。在你眼中,他人的刺是梁木,自己的梁木是刺。你定人的罪是快的,无非是为自己的罪开脱。你论断他人,却百般忍耐自己。这证明我们亟需上帝的救恩,唯有这救恩临到,也借着圣经,我们才得以打开眼睛,得以知罪,才看得清自己和他人。你当知道,唯有蒙了恩才可以体会,自己多么需要上帝的恩典。
更多的信息和勉励:马太福音十八章 21 至 33 节
那时彼得进前来,对耶稣说:“主啊,我弟兄得罪我,我当饶恕他几次呢?到七次可以吗?”耶稣说:“我对你说:不是到七次,乃是到七十个七次。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账。才算的时候,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。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,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,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。那仆人就俯伏拜他,说:‘主啊,宽容我,将来我都要还清。’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,把他释放了,并且免了他的债。“那仆人出来,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,便揪着他,掐住他的喉咙,说:‘你把所欠的还我!’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:‘宽容我吧!将来我必还清。’他不肯,竟去把他下在监里,等他还了所欠的债。众同伴看见他所作的事,就甚忧愁,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。于是,主人叫了他来,对他说:‘你这恶奴才!你央求我,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。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,像我怜恤你吗?’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