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基督教要义》阅读指引(第三卷3章 10-15节)
信徒经历成圣,今生却不能达到无罪的完美地步(10-15)
10.信徒仍是罪人
神的儿女借着重生就从罪恶的权势下得释放,这并不表示不再受肉体的引诱,他们仍会经受磨练,更认识自己的软弱。加尔文在这里和早前奥古斯丁的观点有些不同,奥古斯丁用“软弱”形容这种被欲望捆绑,他认为只有当人赞同或将之行出时才是罪,而加尔文认为,当人被任何反对神律法的欲望抓住时,这就是罪。
11.在信徒身上,罪丧失了它的统治权,但仍居住在他们身上
神借着重生他自己的百姓,使罪不再在他们身上做王,借圣灵使他们有征服罪恶的力量,在争战中得胜。虽罪的律在神儿女身上被废去但却仍有残迹,使他们因意识到自己的软弱而谦卑。神出于怜悯,让圣徒虽仍是罪人并服在神的审判之下,却救他们脱离这罪责。
12.何谓“与生俱来的败坏”
对于人与生俱来的一切欲望都完全被神定罪的看法,加尔文指出,我们所定罪的并不是神造人时赐给人的欲望,而是堕落后放肆、不受约束、抵挡神的冲动。人的欲望是邪恶的,是罪不是因为是与身俱来,而是因为它们不在神所指定的范围内。
13.奥古斯丁见证信徒仍有罪
加尔文引用其他陈述澄清奥古斯丁的立场,奥古斯丁开始反驳帕拉纠的异端,在罪的阐述上更加清晰。提到罪的律被免除乃是因神在重生信徒时免除了罪责,但它仍留在人身上,激动与信徒作战的私欲。罪辖制我们的罪责已经失效,但仍然搅扰我们。心盲同时是罪、罪的刑罚、罪的起因。肉体的私欲,因与良善的圣灵为敌,也同时是罪、罪的刑罚、罪的起因。他的注释书也清楚表明,只要我们活着,罪就必在我们的肢体中,但我们可以夺去它的王权,不再听从它驱使。
14.反驳圣徒完全无罪的幻想
重洗派宣称神的儿女们因已恢复无罪的光景,就无须治死肉体的私欲,只要随从圣灵的引领就不会迷失,因为圣灵不会吩咐我们作恶,只要坦然无惧将自己交付在他的引领之下。加尔文回应说,神为使我们成圣赐下圣灵,洁净我们的污秽,使我们顺服神的义,然而我们若不约束私欲,就无法顺服神的义。圣灵成圣的工作洁净我们,但我们仍在肉身之内,仍受罪恶和自己软弱的攻击,所以我们必须警醒,免得被肉体诡计征服。
15.《哥林多后书》7:11中对悔改的教导
保罗对悔改的描述列举出七个起因、结果。殷勤:若有人因得罪神而深感对自己不满,他同时被驱使更加警醒,免得偏离圣灵的引领。自诉:罪人寻求洁净,赦免。自责:内心叹息,责怪自己,承认自己的邪恶。惧怕:想到神对罪人的愤怒,内心不安,更加警醒。想念:表明努力地尽自己的本分和乐意顺服。热心:心里产生热情,自我省察。责罚:因对自己严厉就越详细地省察自己的罪,因此越盼望神恩待和怜悯(加尔文指出,也必须学习自我节制,免得忧愁吞灭我们,惧怕止于谦卑且不致失去涉罪的盼望。)
留言